大眾網記者 田陽
華興智能紡云中心。(記者 田陽 攝)
華興智能紡生產車間。(記者 田陽 攝)
10萬平米的廠區里幾乎見不到工人,6臺細紗機1萬多錠紗線由一名工人受“云指揮”的調度處理斷頭,一根長達12萬米筒紗線實現了生產過程透明化,一個2萬平米的大車間實現了管理精細化。
在山東華興集團智能紡車間,國內首條靠“云指揮”的紡紗生產線正轟轟作響,經過10道工序后的筒紗碼垛入庫。云指揮臺前LED大屏的20個分區上,分別實時顯示著紡紗的多道工序,生產狀態和員工調度在LED大屏上一目了然。生產過程中,各傳感器能將車間的溫濕度和紡紗中的數據及時采集上傳到云指揮平臺進行分析。
作為一家成立30多年的傳統紡織企業,近年來,山東華興集團不斷加快產業改造升級步伐,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由一萬紗錠起步,經過艱苦創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三個階段,逐步發展成為擁有25萬紗錠生產規模的紡織基礎性產業和全球實現殼聚糖纖維及其應用產業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集團。
2016年建成投產智能紡項目,實現萬錠用工水平從目前行業平均60人/萬錠左右下降到10—15人/萬錠的水平,實現紡紗生產全流程自動化率100%,生產效率提高30%;運營成本降低25%以上;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5%;生產周期縮短達到35%;不良品率降低25%以上;廢料減少90%,年成紗銷售額增加2000萬元;能源利用率提高12%以上。5萬紗錠的智能紡已經成為全國紡織行業的示范和標桿,并引領著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蝦蟹殼回收后加工制作成純殼聚糖纖維(記者 田陽 攝)